認股證及牛熊證教學文章 成交非關鍵 宜多方面衡量產品質素

目錄

成交非關鍵 宜多方面衡量產品質素

過去兩周,恒指於23000點多番展開攻防戰。市場觀望美國加息前景,聯儲局主席耶倫於Jackson Hole央行年會上表示,不排除於9月加息,後市或令市場戒備心態進一步升溫。

投資市場短期缺乏新的利好因素刺激,觀望情緒偏高,上周恒指日均高低波幅只有205點,較前周的241點有所下降。過去兩周資金亦以淡倉部署為主,認沽證及熊證資金佔據資金淨流入相當大比例,截至上周五止過去十日,兩者分別有1.63億元及5790萬元淨流入。

莊家表現更重要

市場觀望情緒較強,以致大市波幅偏低,指數牛熊證的高槓桿、高敏感度的特性符合部分投資者欲提高投資效益的需求。而近期有不少投資者查詢牛熊證的選擇要訣,當中有幾件事項須注意。首先,大額成交量的產品並不表示該產品合乎投資者的需求,亦不能直接顯示該產品具備良好質素。其實,投資者更須留意流通量提供者(通常稱為「莊家」)的表現是否合乎預期。那麼有甚麼因素可衡量或比較不同莊家的表現?一、產品開價有否跟貼相關資產的價格變動。由於牛熊證為對沖值大約等於一之產品,因此投資者可較容易預計相關資產或指數的變動所帶來的牛熊證價格變化。另外,坊間也有客觀數據指標,追蹤發行商產品與相關資產走勢的同步程度,令投資者更易判斷不同莊家的表現。二、莊家提供的流通量是否充足。莊家提供的流通量質素包括買賣盤的份數及差價,買賣盤的份數越高,買賣差價越窄,代表莊家越積極為產品提供流通量。

不宜盲目追求高槓桿

除此之外,投資者亦不宜盲目追求高槓桿,因為除考慮槓桿比率之外,收回風險的取捨亦相當重要。認股證不設收回機制,但就較受時間值因素影響,而牛熊證最大風險則為強制收回。因此,若單純從槓桿角度出發選擇產品,對於平衡風險與回報來說顯現並不足夠。

對於認股證來說,實際槓桿代表相關資產每變動1%可為證價帶來多少變幅。假設實際槓桿為10倍,若其他因素不變,理論上正股每變動1%,相當於認股證價格亦有約10%變幅。

惟對牛熊證來說意義則不同,牛熊證愈貼價則槓桿愈高,當收回價與現價極貼近時,其槓桿變化亦較大,故極貼價證於牛熊證而言風險較不對稱。假設現時牛熊證收回水平與現貨價僅差1%或200點左右,當相關資產每變動1%,牛熊證由於設有收回機制,故並不似認股證般單純於價格上反映變幅,而是可能已觸及收回水平並停止買賣。以恒指高盛七乙S牛證(67609)為例,周一收市報0.032元,收回水平處於22600點,與恒指周一收市水平22821點相距約1%,槓桿比率為71.3倍。如恒指上升1%至約23050點,此產品的理論價格約為0.055元,較現價上升約71%;惟如恒指下跌1%至約22592點,由於已觸及22600之收回水平,產品會被強制收回,投資者根據機制或可收取剩餘價值,但該剩餘價值與產品的槓桿已無任何關係。

總括而言,選擇產品時,只考慮產品的成交量或槓桿效應並不足夠。投資者須留意莊家開價的表現是否合乎預期,亦宜留意本身的承受風險能力。其次,則宜於槓桿與收回水平之間取得平衡,較貼價的牛熊證槓桿亦較高,但未必適合未能緊貼市況變化的投資者。此外,亦宜留意後市波幅變化。若預期波幅有收窄趨勢,當然可選擇較貼價牛熊證,惟如預期後市波幅將擴大,則宜考慮槓桿及收回水平的關係或會出現變化。



上一則: 牛熊證揀收回水平外 不宜忽略其他條款
下一則: 看好深港通受惠股 港交購證宜鎖定利潤並適時換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