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股證及牛熊證教學文章 靈活運用發行人資訊提升效益

目錄

靈活運用發行人資訊提升效益

市場憧憬深港通及MSCI有望將納入A股,大市氣氛好轉,恒指上週五一度衝上21,000點,惟成交未見配合,除5月31日逾千億之外,其餘交易日均僅約5、600億元。大市高位待變,投資者既想捕捉升市,但又憂慮市況回落或走避不及,不妨靈活運用市場資訊與衍生產品深度,以提升效益。

回顧過去約兩週,恒指於5月25日裂口告升並展開挑戰21,000點之旅。當時由於升勢較急,市場上貼價牛證未及補充,於此真空狀態下,投資者只好選擇現有的20,000點以下、槓桿較低的遠收回牛證。直至上週中段,才陸續有20,300點以上收回的貼價牛證應市。

發行人一向了解投資者需要,當然明白急升市況下看好投資者的轉倉需要,亦會盡快補充合適產品,並從各個渠道提醒投資者。但投資者亦可留意發行人網站,及考慮訂閱相關簡報,以備第一時間掌握最新產品資訊。

牛熊證投資者或對新產品資訊較具觸角,但認股證投資者亦不宜忽略適時轉倉的好處,尤其當市況短線呈單邊發展時,持貨若已由價外發展至價內,槓桿效應或已減弱。此時不妨考慮沽出價內證套利,並轉倉至其他條款合適的價外證,以重新提振槓桿效益。

以港交所(00388)為例,其股價自5月底突破180元關口後節節向上,短短數日已直闖190元水平。假設一隻行使價188.08元、12月底到期的港交認購證,其證價於期內或已由約0.1元升至0.15元水平,升幅約五成。此時若沽出價內證套利,再將部分資金轉倉至價外證,既可繼續分享升勢,而後者亦能維持較佳槓桿。

事實上,上週初段投資者主力部署約190元以下貼價證,但至後段已見逐步轉倉至202元附近的輕微價外證,實際槓桿普遍逾6倍。



上一則: 貼價熊證短缺 換馬認沽證或更具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