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股證及牛熊證教學文章 比較A股指數認股證及A股ETF認股證的分別

(Content is only available in Chinese)
目錄

比較A股指數認股證及A股ETF認股證的分別

上一期文章提到香港市場有新一批跟MSCI A50互聯互通指數掛鉤的認股證上市,讓投資者有一個以槓桿追蹤A股市場的新選擇。其實現時市場上有跟A股ETF例如南方A50 (2822) 及華夏滬深300 (3188) 掛鉤的認股證,那究竟這款新指數認股證與ETF認股證有什麼分別呢?今期為大家分析一下。

指數認股證更直接追蹤指數走勢

兩類產品的相關資產屬於不同類別,一種是指數,另一種是ETF。跟指數掛鉤的認股證,發行商直接利用期指作對沖,認股證價格亦跟隨期指上落,直接追蹤指數走勢,到期時最終結算價亦是以指數計算。而追蹤ETF的認股證,相關資產是ETF而非指數,雖然ETF本身是追蹤指數,但中間始終隔了一層,中間會有追蹤誤差,未必能完全反映指數表現,加上ETF會收取財務費用,認股證的槓桿效應亦會倍大這個財務費用,增加持有成本。就例如現時市場上有恒指認股證及盈富基金認股證,盈富基金是追蹤恒指,但市場需求一面倒於恒指產品身上,投資者亦不必隔多一層買賣盈富基金認股證。當然在此A股相關認股證的情況,指數及ETF是在追蹤不同A股指數,要多了解這MSCI A50互聯互通指數,可重溫上一期文章。

指數認股證設計彈性大 予投資者更多選擇

指數認股證設計彈性大,能提供更多適合市況的產品。個股或ETF認股證換股比率只有幾個可能,而指數認股證換股比率則沒有限制,根據上市規則,新發行認股證在年期及發行價等均有限制,例如發行價要於0.25元以上,至少要六個月期以上,發行商在設計產品時可因應市況調整換股比率,以設計出合適條款、面值、槓桿及敏感度的產品,但由於個股或ETF認股證換股比率選擇少,設計彈性就較少。以南方A 50(2822)認股證為例,現時只有5:1及10:1兩類選擇,投資者會發現現時輕微價外證的年期都較長,至少有9個月,年期較長令產品槓桿降低,吸引力大減。指數認股證的換股比率沒有限制,發行商就更容易利用換股比率調整面值,發行年期較短而且槓桿較高的產品,投資者就有更多選擇。

以輕微價外的MSCI A50互聯互通指數認購證為例,10557行使價為2800點,到期日2023年2月17日,換股比率400兌1,能提供8.2倍槓桿。而相近價外程度的南方A50 (2822)認購證13713,行使價為18元,到期日2023年10月26日,5兌1,只有不足7倍槓桿。

發行商使用期指對沖成本減低 提供更多好倉產品作兩邊部署之用

認股證有認購及認沽兩大類,投資者除了利用認購證看好大市之外,亦可利用認沽證作淡倉部署,對沖現有投資組合風險。由於ETF借貨沽空的成本高,因此現時市場上A股ETF的淡倉投資工具選擇不多。而因有港交所全新的MSCI A50互聯互通指數期貨,發行商能以更低的成本對沖其風險,發行指數淡倉產品也較ETF淡倉產品容易,便能為市場參與者提供一批全新與MSCI A50互聯互通指數掛鉤的認購證及認沽證供投資者作兩邊部署之用。

註: 以上數據資料來自高盛認股證牛熊證網站 http://www.gswarrants.com.hk/

MSCI 指數是 MSCI Inc.(「MSCI」)的專有財產。 MSCI 及 MSCI 指數名稱均為 MSCI 或其關聯機構的服務標記,並已經給予高盛(亞洲)有限責任公司(「高盛」)許可為若干目的使用。本文提及的金融證券並非由 MSCI 保薦、認可或推介,MSCI 不會對任何該等金融證券承擔任何責任。 發行公佈及補充上市文件載有關於MSCI 與高盛以及任何相關金融證券的有限關係的詳細資料。在未事先與MSCI聯繫去確定是否須獲得 MSCI 許可前,本產品的購買者、賣方或持有人,或任何其他個人或實體,概不得使用或提及任何 MSCI 商品名稱、商標或服務標記以保薦、認可、營銷或推介本產品。在任何情況下,未經 MSCI 事先書面許可前,任何個人或實體均不得聲稱與 MSCI 有任何關聯。



上一則: 騰訊下週公布業績 績前部署要注意產品條款
下一則: 資金部署納指沽對沖風險 可根據自身策略選擇產品

Non-Collateralized nature of structured products

This website and the information contained herein are not intended for, and must not be accessed by, or distributed or disseminated to, US persons or persons resident or physically present in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including its territories and possessions, the “United States”), and do not constitute an offer to sell or the solicitation of an offer to buy or acquire, any securities in the United States. Copyright 2025 Goldman Sachs (Asia) LLC. All rights reserved. Information provided by DB Power Online Limited [ ]


Language: |
Quote Request Hotline: 2978 2333
Enquiry Hotline: 2978 2978
Quote Request Hotline: 2978 2333
Enquiry Hotline: 2978 2978
Close menu